top of page

成為我們的
領袖
成為我們的領袖
了解更多有關身心健康的資訊,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覺察能力,以達到及早忘迫及預防的效果。

領袖培訓課程



計劃簡介:
承蒙醫務衞生局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撥款,並由「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統籌此項資助計劃,新生精神康復會開辦eFIT心理教育計劃。現正招募有興趣成為心理健康領袖的你,參與訓練。
計劃目的:
-
旨在培訓社區心理健康領袖,向公眾推廣心理健康
-
及早識別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提供心理評估及轉介服務
培訓課程對象:
21歲或以上,學士學位持有人
具基本中英文讀寫能力 (課程以廣東話教授)
非精神健康同工優先參加
計劃內容:
Level 1 初階心理健康領袖培訓
參加者將會於5星期內完成11節(約12小時)網上基本訓練,以及為期1天,由臨床心理學家教授的技巧培訓,學習有關情緒的知識、常見精神健康問題,和有實證支持的治療方法。完成訓練後,將能夠協助服務使用者進行網上自助治療。
Level 2 & 3 進階心理健康領袖培訓
完成訓練的初級領袖,你可以報名成為核心心理健康領袖。經遴選後,合資格參加者會參與12日的進階技巧培訓,並輔以進階網上課程。完成訓練(80%出席)及經考核後,你將成為合資格提供低密度認知行為治療之人士,處理服務使用者的輕度抑鬱及焦慮困擾。
-
甚麼是「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具臨床實證的心理治療,有效處理各種情緒困擾的方法。其的治療元素主要環繞三大範疇,包括: 身體感受、行為和思想。無論是抑鬱、憤怒、或憂慮的情緒,它們都在影響我們的身體感受、行為和思想。同時,我們身體感受、行為和思想也會互相影響,並續漸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令負面情緒持續,演變成難以自然痊癒的情緒困擾。認知行為治療主要從行為或思想方面介入,例如:建立積極健康的方法去面對情緒,減少逃避行為,或改善思想陷阱,從而打破令情緒困擾持續的惡性循環。
-
甚麼是「低密度」心理治療?它和「高密度」心理治療有甚麼不同?「低密度」心理治療是針對輕中度情緒困擾人士而設的心理治療。由於他們所需的治療及支援較少,因此一種相對簡單而短期(約五至八節)的心理治療亦能有效處理他們的情緒困擾。另外,「低密度」心理治療可減少有需要人士接受心理治療的輪候時間,而且避免在輪候過程間所承受衍生負擔。 「低密度」心理治療以認知行為治療的原則為基礎。它有別於一般心理輔導,著重自主學習。心理健康主任因應您在自助練習時遇到的困難作出解答。 「低密度」的治療特色包括: 整個療程期較短(約五至八節) 對服務使用者的負擔較輕,每次需時較短 以非傳統方式會面(如:電話、視像會議) 強調自主學習模式,需完成習作討論 「高密度」與「低密度」心理治療的服務提供者需要接受不同的專業訓練,兩者各有所長,並能因應對象之需要作出調節。「高密度」治療不一定比「低密度」治療有效,重點是不同的對象需要不同的治療。
-
甚麼是心理健康主任?他/她和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或者社工有甚麼分別?我們的心理健康主任均持有本地或海外的學士學位,接受過專業的訓練以認知行為治療原則的「單對單指導式治療」,以低密度的心理治療去處理輕中度的情緒困擾,例如: 抑鬱及焦慮。他們的職責主要是為受到輕中度情緒困擾的社區人士提供評估及早期介入服務。 心理健康主任會依據評估結果與服務使用者一起選擇適合的治療模式,並以「單對單指導式治療」協助您學習以有效的方法去處理情緒困擾。如評估結果顯示需要「高密度」心理治 療,我們將會轉介服務使用者予相關服務或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如: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社工)作出跟進。 我們的心理健康主任不論在學術和訓練背景、服務範疇、服務形式,以及服務對象都有別於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和社工。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比較: 有關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和社工描述的資料來源:香港心理學會
-
eFIT心理教育計劃適合我嗎?如果您… 經歷輕微至中等情緒困擾 有意學習一套自助的心理治療方法 期望一個簡單而短期的心理治療 這個計劃可能符合您的需要。 任何人士符合以下條件即合資格報名eFIT 心理教育計劃服務: 年齡介乎十六歲至二十五歲(十八歲以下人士需有家長同意) 具基本中文讀寫能力 經評估後顯示有情緒困擾 請注意: 因低密度認知行為治療暫時未有研究實證支持可有效處理躁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和精神分裂症。 如你受以上情況困擾,我們鼓勵你就這些情況尋求其他機構的服務。
-
若果我的親友受到情緒困擾,我可以怎樣做?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機會遇上情緒困擾,而身邊的親友往往是最先察覺到這些情況的人。若果他們願意的話,您可以耐心聆聽他們的分享。有些情況下,您可能會急不及待地回應或提出意見,可惜這通常不是他們當刻最需要的支援。經驗告訴我們簡單的陪伴和嘗試從他們角度去看問題,能有效地讓他們感受到您的關懷和支持。 若您認為親友所受到情緒困擾,您可以鼓勵他們嘗試面對自己的問題,並建議他們向本服務,或其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如醫生、心理學家、社工或輔導員)。 協助情緒受困的親友可以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您的情緒亦有機會受到影響,甚至產生出內疚、沮喪、憤怒等感覺。因此,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亦需關注自己的情緒,並且理解個人能力有限,量力而為。 如有需要,亦可瀏覽新生精神康復會的家屬支援網站。
-
整個療程需時多久?由於每個人的進度不同,所以每人的會面次數也有分別。eFIT 的服務將提供不多於8節的「單對單指導式治療」,約每星期見面一次,一般人只需6至8節便能掌握管理情緒的有效方法。
-
每一節的時間有多長?每節約三十五分鐘。
-
我可以選擇甚麼方式會談?我們提供電話及視像會議的方式予參加者選擇。屆時可與心理健康主任商討合適的方法。
-
如果我想參加您們的服務,我可以如何報名?如果您有興趣報名參加eFIT的駕馭焦慮網上自助課程,您可以按瀏覽以下連結報名:https://forms.office.com/r/WZcDsnkwEH 如果您有興趣報名參加eFIT的單對單認知行為治療,您可以按瀏覽以下連結報名:https://forms.office.com/r/z962wHZUJt 我們將會在收到您的申請後盡快與您聯絡。
-
您們的收費如何?承蒙食物及衞生局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撥款,介乎十六歲至二十五歲的學生費用全免。
-
eFIT與eGPS的分別在哪裡?eFIT與eGPS同為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服務轄下的服務,兩者皆採用低密度認知行為治療作服務。eGPS的服務對象為年滿十八歲或以上之人士,而eFIT的服務對象為十六至二十五歲之人士。另外,eFIT重點培訓社會非專業人士成為心理健康領袖,以提供與抑鬱和焦慮有關的支援。
bottom of page